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2022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2-06-219.99元 26页 168.0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恶有甚于死者(          )(2)故患有所不避也(        )(3)蹴尔而与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雕栏相望焉B.将枉于法/入则无法家拂士C. 虽嗜鱼/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我能长自给鱼/自非亭午夜分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与【乙】文中不受鱼的公孙仪是否一样都持有“本心”?,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教学相长也       (4)学学半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⑤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⑥为若千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劝学》)【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论。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③惩艾:惩戒。④数终:多遍,多次。⑤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⑥勒:编。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负势竞上   B.必寻绎数终/寻病终C.心善其说/陈康肃公善射   D. 得若干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败吾业”的“二物”指的是什么?(2)从写作意图上分析两选文的异同。2022年广东省湛江市粤西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峰回路转(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佳木秀而繁阴(      )      (4)杂然而前陈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以酣饮为常。昭初欲为子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皆以酣醉获免。及司马昭辅政,籍从容言于昭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昭大悦,即拜籍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属魏晋之际/属予作文以记之      B.籍由是不与世事/得志,与民由之C.不得言而止/止有剩骨            D.及司马昭辅政/及下船,舟子喃喃曰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坏 府 舍 屏 障 使 内 外 相 望 法 令 清 简 旬 日 而 还10.【甲】【乙】两文都写到醉,请简要分析醉翁的醉与阮籍的醉有什么异同。(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前押题卷(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取材于《苏武传》)9.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得一人之使         B.何面目以归汉/以其境过清C.单于愈益欲降之/有所广益               D.羝乳乃得归/乃悟前狼假寐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孟子所说的精神的一项是()(2分)A.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飞《满江红》)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2)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年广东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仿真试卷(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以塞忠谏之路也                      (2)恐托付不效               (3)当奖率三军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甲】【乙】两诗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诗中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B.【乙】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C.【甲】【乙】两诗文所谈及的国家命运有相似之处:南宋是“山河破碎”,蜀汉是“益州疲弊”。D.【甲】【乙】两诗文的作者都共同体现出忧心国事、鞠躬尽瘁、以身许国、忠贞贡献的品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越石父贤,在缧绁①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缧绁(léi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②诎(qū):通“屈”,委屈。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越石父请绝/沿溯阻绝B.而信于知己者/小信未孚C.彼不知我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11.从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湮于沙上(4)啮沙为坎穴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两狼之并驱如故B.转转不已/是亦不可以已乎C. 如其言/如是日千百遍D.水大至/宾至如归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10.请根据【甲】【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打算就这两则选文的阅读启示展开讨论,请你准备两条以参加交流。(2)结合乙文,简要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022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2)贤者能勿丧耳(3)不辩礼义而受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答案】7.(1)祸患,灾难(2)丧失(3)同“辨”,辨别(4)停止   8.(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2)句意为: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丧,丧失。(3)句意为: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辨别。(4)句意为: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采用“增删调补换”的方法,做到“信达雅”,把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展现出来,遇到特殊句式,注意补全或调整语序。注意:(1)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皆,都;丧,丧失;(2)蹴,踩踏;与,给;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点睛】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而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朝服衣冠   B.见恶于元载/货恶其弃于地也C.李希烈反/始一反焉   D. 卒缢杀之于蔡州/爱士卒1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专题202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②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下人:迁就他人。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所恶有甚于死者(          )(2)故患有所不避也(        )(3)蹴尔而与之(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9.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公孙仪相鲁而嗜鱼/雕栏相望焉B.将枉于法/入则无法家拂士C. 虽嗜鱼/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我能长自给鱼/自非亭午夜分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根据【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与【乙】文中不受鱼的公孙仪是否一样都持有“本心”?【答案】7.     ①.讨厌,憎恨    ②.祸患,灾难    ③.踩踏    ④.同“德”,感恩、感激   8.(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C   10.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11.(1)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不一样。穷人面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是骨气、是“本心”;公孙仪不徇私受贿,这是好的,但其出发点是怕自己因受鱼而被免相,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示例二:一样。穷人面对“嗟来之食”,宁可饿死也不受,他身上所流露的是骨气,是“本心”;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他不徇私受贿、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句意:我所厌恶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恶:讨厌,憎恨。,(2)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难。(3)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踩踏。(4)句意:(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重点词:非独:不仅仅;是心:这种心;丧:丧失。(2)句重点词:万钟:优厚的俸禄;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当宰相/副词,互相;B.名词,法律/形容词,遵守法度的;C.两个都是连词,“虽然”的意思;D.名词,自己/连词,如果;故选C。【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句意: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故断为: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11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1)根据“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可知,【甲】文强调的是在利益面前,要有所取舍,要做符合礼义的事情;根据“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可知,【乙】文中公孙仪面对别人赠送的鱼,由于担心受制于人而并没有接纳。因此两文都是写在不义利益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2)示例一:根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穷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认为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据“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可知,公孙仪不肯接受别人的鱼,是希望保住自己宰相的地位,他认为只要自己地位不改变。就一直有鱼吃,所以公孙仪并非持有“本心”。故两者也不一样。示例二:根据“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穷人宁可饿死,也不肯接受“嗟来之食”,这是因为其身上有保持“羞恶之心”,认为尊严比生命更加重要;根据“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可知,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说明他还是保持着不徇私受贿、廉洁奉公的“本心”。所以说他们一样都持有“本心”。【点睛】参考译文:【甲】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乙】    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国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他却不肯接受。他的弟子劝他说:“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他们献给我的鱼,我就必定要迁就于他们;迁就于他们,就必定会歪曲法律;歪曲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我)爱吃鱼,但别人不用送给我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2022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教学相长也       (4)学学半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②饮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④,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⑤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千条,勒⑥为若千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秦观劝学》)【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善辩论。指行为放荡、玩世不恭的酗酒者。③惩艾:惩戒。④数终:多遍,多次。⑤孙搴答邢:北齐的大将。⑥勒:编。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负势竞上   B.必寻绎数终/寻病终C.心善其说/陈康肃公善射   D. 得若干条/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败吾业”的“二物”指的是什么?(2)从写作意图上分析两选文的异同。【答案】7.(1)味美;(2)反思;(3)推动,促进;(4)同“敩”,教导。   8.(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9.A   10.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11.(1)年轻时不勤奋、成年后善忘(2)同:两篇选文都是劝说人们要学习。异:【甲】文告诉人们要教学相长,【乙】文告诉人们少年要勤奋学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旨:味美。(2)句意: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反:反思。(3)句意: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长:推动,促进。(4)句意:教人是学的一半。学:同“敩”,教导。【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弗:不;善:好处。(2)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9题详解】A.都译为“凭借”;B.探究、研究/不久;C.喜欢/善于;D.摘录/同“德”,感激;,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根据句意断为: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1)【乙】文首段先写作者年少时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因为常与“滑稽饮者游”,首段结尾“废于不勤”点明荒废学业的原因;第二段写数年之后作者发奋读书,读过书却常忘记书中内容,第二段结尾“废于善忘”点明荒废学业的原因;引出第三段“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内容;可见“二物”指年轻时不勤奋、成年后善忘。(2)【甲】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将品尝食物的甘美类比成通过学习从而懂得最好的道理,接下来论述学习后得知自己的不足、困惑,然后反省、自我勉励,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意在劝导人们学习。【乙】文,先写作者年少时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因为常与“滑稽饮者游”,因为不勤奋荒废学业;再写数年之后作者发奋读书,读过书却常忘记书中内容,因为“善忘”荒废学业;结尾“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意在强调少年时就要勤奋学习。【点睛】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我年轻的时候读书,一看到文章就能够背诵的下。默写一遍,也没有大的差错。但是我却凭借此放纵自己,喜欢和巧言善辩、嗜好饮酒的人交往游乐。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几天在阅览书卷。所以虽然我有较强的记忆力,但是学业却因为我的不勤奋给荒废了。等到数年之后,我开始发奋读书,用来惩戒自己,对之前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然而我的聪明却已经衰竭许多了,几乎不如年轻时候的十分之一二,现在每当看到一手书卷,一定要反复探究多次才能懂,合上书卷便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这样反复读此都记不住。所以现在虽然有了勤苦的用功,学业却因为健忘荒废了。唉,荒怠学业的,就是不勤奋和善忘啊。最近我读《齐史》的时候,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中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2022年广东省湛江市粤西联考第二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峰回路转(     )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佳木秀而繁阴(      )      (4)杂然而前陈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以酣饮为常。昭初欲为子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皆以酣醉获免。及司马昭辅政,籍从容言于昭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昭大悦,即拜籍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属魏晋之际/属予作文以记之      B.籍由是不与世事/得志,与民由之C.不得言而止/止有剩骨            D.及司马昭辅政/及下船,舟子喃喃曰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坏 府 舍 屏 障 使 内 外 相 望 法 令 清 简 旬 日 而 还10.【甲】【乙】两文都写到醉,请简要分析醉翁的醉与阮籍的醉有什么异同。(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4(1)回(曲折、回环)(2)临(高踞\居高面下)(3)秀(茂盛)(4)陈(陈列\摆开)(每个1分,共4分。)74(1)(游玩)山水美景的乐趣,有感于(领悟在)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83D(及:到了,等到。A属:属于\同“嘱”,嘱托。B与:参与\和。C止:停止\只。)93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画对一处1分,画错1处扣1分。如超过3处,先算对的,再扣错的。】105同:都是喝酒而醉。(1分)异:①欧阳修的醉还含有对山水美景的陶醉(1分),以及对自己治理下百姓安乐情景的陶醉/对自己与民同乐的陶醉。(1分)②阮籍的醉是为了避开世事纷争(1分),保全自己性命(1分)。【意思相近即可】参考译文阮籍本来有济世的大志,只因身处魏晋之际,天下多变故,知名人士很少有能得保全的,因此阮籍就不参与时事,经常酣饮。司马昭当初本想为儿子司马炎(后来的晋武帝)向阮籍求婚(指向阮籍之女求婚),可是阮籍一醉60日,司马昭因无法与他说起此事,只得停止作罢。钟会(魏将)多次想向他问事,都因为阮籍酣醉而未得问。等到司马昭执政,阮籍曾从容地对司马昭说:“我平生曾游历东平,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大喜,当即授任阮籍为东平相。阮籍就骑驴来到郡衙,拆除郡衙门的屏障,使里外都能看得到,法令也简易朴实,十多天后阮籍就回来了。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前押题卷(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天汉元年,武帝遣苏武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等俱。既至匈奴,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武益愈,单于愈益欲降之,匈奴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取材于《苏武传》)9.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得一人之使         B.何面目以归汉/以其境过清C.单于愈益欲降之/有所广益               D.羝乳乃得归/乃悟前狼假寐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5分)(1)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孟子所说的精神的一项是()(2分)A.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飞《满江红》)B.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D.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2)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阅读【乙】篇,简要说明“舍生取义”的品格在汉朝苏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1)假如,如果(2)益处(3)同“德”,感恩,感激(4)同“向”,先前、从前,8.(1)采用某种办法就能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纳。(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作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9.D(A.派遣,派出/使唤,指劳力;B.凭借/因为;C.更加/好处,益处;D.副词,才)10.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11.(1)A(B.表现了作者为了民族大业愿献出自己生命的伟大精神。C.刻画诗人文天祥为了民族大业而慷慨就义的光辉形象。D.《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A.表达的是将士们对敌人的愤恨、报仇的决心和乐观主义精神,与孟子所说的“义”没有关系。故选A。)(2)示例: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宁可自杀,也不丧失气节、辱没使命;(1.5分)被扣留后,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须发全白,他一心向汉,不肯投降匈奴。(1.5分)【乙】【参考译文】天汉元年,汉武帝派遣苏武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匈奴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苏武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2022年广东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语文仿真试卷(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1)以塞忠谏之路也                      (2)恐托付不效               (3)当奖率三军               ,7.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对【甲】【乙】两诗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诗中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B.【乙】文中诸葛亮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拳拳之心,溢于言表。C.【甲】【乙】两诗文所谈及的国家命运有相似之处:南宋是“山河破碎”,蜀汉是“益州疲弊”。D.【甲】【乙】两诗文的作者都共同体现出忧心国事、鞠躬尽瘁、以身许国、忠贞贡献的品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越石父贤,在缧绁①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慢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缧绁(léi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②诎(qū):通“屈”,委屈。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越石父请绝/沿溯阻绝B.而信于知己者/小信未孚C.彼不知我也/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11.从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堵塞(2)效果(3)鼓励7.(1)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2)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8.A(颈联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而是使用了地名双关的手法。)9.D(A.绝交/中断;B.同“伸”,伸张/信用;C.了解/觉得;D.邀请。)10.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11.①要爱惜人才;②遇到问题要善于沟通、解决;③知错就改。(每点1分)【乙】【参考译文】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被囚禁。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了他,晏子就解下车子左边驾车的马为他赎罪,同他一起坐车回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长时间,越石父就请求同他绝交。晏子大吃一惊,急忙整好衣冠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可是我把您从危难中解救出来,您为什么提出绝交这么快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屈辱,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受到尊重。当我在囚禁时,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你既然觉悟到了并赎我出来,这就是我的知己;知己而待我无礼,那我还不如被囚禁。”晏子于是就请他进来待为上客。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湮于沙上(4)啮沙为坎穴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两狼之并驱如故B.转转不已/是亦不可以已乎C. 如其言/如是日千百遍D.水大至/宾至如归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10.请根据【甲】【乙】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同学们打算就这两则选文的阅读启示展开讨论,请你准备两条以参加交流。(2)结合乙文,简要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案】6. (1)靠近(2)最后  (3)埋没  (4)冲刷   7.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8.C   9.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10. (1)①探究事物原理,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要全面考虑,实事求是,才能得出正确结论。②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能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不能食古不化。(2)示例:①食古不化,脱离实际,只是照搬古人的做法,不懂得按实际情况随机应变;②没有透彻理解古兵书、古水利书的精髓,不理解古人智慧的精神实质;③所读的古书并非经典,只是一家之言,内容不能适应刘羽冲时代的情况。【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临:靠近;(2)句意为:到底还是没找到。竟:终了,最后;(3)句意为:石兽埋没在沙里。湮:埋没;(4)句意为:侵蚀沙子形成坑洞。啮:侵蚀、冲刷;【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这。杮,削下来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突然(急、大)。(2)重点字词:然,既然这样。则,那么。但,只,仅仅。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译为“呢”。【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并:一起;B.已:停止;C.如:按照/像;D.至:到,到达;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翻译为: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会有土寇”是“自练乡兵与之角”的对象,“全队溃覆”“几为所擒”是“与之角”的两个结果。故可断句为: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10题详解】(1)本题考查启示结论。根据原文故事,提炼出观点,结合生活实际即可。甲文结合“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的理解“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可得出启示,学习知识也好,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好,都要要全面考虑,实事求是,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文主要讲述了刘羽冲偶得兵书却不会灵活运用最终抑郁而死。据此可得出启示:对于古典文化或传统知识,要学会分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实际情况处理。如果食古不化,如邯郸学步,必然会贻笑大方。(2)本题考查延伸拓展。结合“伏读经年”可知他食古不化,脱离实际。对于古人的做法,他只是一味照抄照搬,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结合“自谓可将十万”“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可知他没有透彻理解古兵书、古水利书的精髓,只是学习表象,不能领会古书的精神实质,就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他所读的古书并非经典,只是一家之言,甚至不排除有错误。因此会失败。【点睛】参考译文:(甲)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最后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乙)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认为于国于民这是好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从此之后,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2022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二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故患有所不辟(2)贤者能勿丧耳(3)不辩礼义而受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答案】7.(1)祸患,灾难(2)丧失(3)同“辨”,辨别(4)停止   8.(1)不仅仅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是贤能的人能不丧失罢了。(2)(食物)踩踏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会轻视而不肯接受。【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患,祸患,灾难。(2)句意为: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丧,丧失。(3)句意为: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辩,同“辨”,辨别。(4)句意为: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已,停止。【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采用“增删调补换”的方法,做到“信达雅”,把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展现出来,遇到特殊句式,注意补全或调整语序。注意:(1)非独,不仅,不只是;是心,这种心;皆,都;丧,丧失;(2)蹴,踩踏;与,给;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点睛】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乙】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而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朝服衣冠   B.见恶于元载/货恶其弃于地也C.李希烈反/始一反焉   D. 卒缢杀之于蔡州/爱士卒10.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1.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颜真卿有哪些让人敬畏而仰慕的行为?请结合乙文简要回答。(2)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答案】9.B    10.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11.(1)①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③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斥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2)【甲】文告诉我们:生命是珍贵的,当面对生死抉择的紧要关头,要坚守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如果只是为了活而丢弃人格和尊严,这是苟且偷生,这样的生命有辱“义”: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而背离正义,这是不择手段,这生命有辱“义”。,【乙】文中的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自己的生命:而对威逼利诱,不惧胁迫。这正是对“舍生取义”最佳诠释。【解析】【9题详解】A.朝代\早上;B.厌恶\厌恶;C.谋反\同“返”,往返;D.最终\士兵;故选B。【10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为: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李希烈反”的主语是“李希烈”,“诏遗宜慰”的主语是皇帝,“公卿失色”的主语是“公卿”,“拜命即行”的主语是真卿。故断句为: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11题详解】考查比较阅读。(1)根据乙文中的“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可得:颜真卿晚年爱国之心一点也没减弱。根据“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可得:颜真卿为了正义说真话,不顾惜自己的生命。根据“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得:颜真卿面对威逼利诱,怒斥朱滔,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2)根据甲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可知,生命可贵,但是在“生”与“义”相冲突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不能失去尊严的的活着,苟且存活。联系“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可知,我们不能被功名利禄蒙蔽双眼,不择手段获取的功名利禄,即便是活着也不符合“义”了。根据乙文“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辛缢杀之于蔡州”可知,颜真卿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责骂李元平,不惧胁迫最终被绞杀。颜真卿不避灾祸,不屈服于逼迫,不向利益低头,只为坚守心中的“义”,最终被迫害致死,颜真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内涵。【点睛】译文: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2年云南省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2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2年山东菏泽牡丹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2022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中考三模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2022年中考模拟试卷一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