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
2021-12-219.99元 13页 255.4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铁人中学2021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如教人耕作的神农氏、制作车马轩辕氏、构木为巢的有巢氏、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对此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他们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确有其人B.他们是神话传说的人物,历史上没有其人C.他们的事迹反映先民征服自然的集体记忆D.他们的事迹体现部落联盟分工合作的史实2.“知足常足、以柔克刚、莫走极端、适可而止、韬光养晦”这些主张,体现了(  )A.老子思想B.韩非子思想C.墨子思想D.荀子思想3.“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材料中的朝代是(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4.有学者认为,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种现象始于(  )A.秦代B.汉代C.宋代D.清代5.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的史学名著是(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6.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7.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和(477—49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时(  )A.中原文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C.与西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交融8.有学者评价某个朝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留下的物质遗产、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比如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则直到明清两代都让人受用无穷”。他评价的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唐朝9.唐代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意为天下的共主。这主要是因为唐太宗(  )A.知人善用,虚怀纳谏B.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蕃和亲,促进了藏汉的友好关系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10.唐太宗要修建宫殿,按照制度规定,其修建过程依次包括(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部 11.下述选项中,体现科举制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D.“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1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两位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世界领先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中外结合,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历史悠久13.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A.兼收并蓄B.风格单一C.反映市民生活D.固守传统14.“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郁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15.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分权”,该措施的积极作用是(  )A.削相权强皇权B.部门相互牵制C.加强中央集权D.造成宋代积弱16.为了便于对“琉球”的管理,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于晋江县。元朝时期的“琉球”即今天的(  )A.西藏B.台湾C.福建D.广东17.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当时管理E区域的机构是(  ) A.尚书省B.中书省C.宣政院D.枢密院18.如图是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19.据《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称,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江南自然条件优越D.政府重视经济发展20.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火药C.造纸术D.活字印刷术21.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下列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A.《梦溪笔谈》——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B.《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C.《徐霞客游记》——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D.《天工开物》——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22.以下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学习笔记,学习的主题应是(  ) 措施目的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皇帝独揽大权设内阁协助皇帝决策设特务机构严密控制臣民、执法行事…………A.唐朝政治制度的变化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C.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D.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2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废除宰相B.设置南书房C.设立内阁D.创立军机处24.清朝时期,人口膨胀迅速。1714年,全国人口达到1.4亿,到1840年已增至4.1亿。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这说明当时()A.康乾盛世持续发展B.统治危机初步显现C.土地私有开始形成D.藩镇割据日益严重25.明朝后期,出现了一部中国古代医药学总结性著作,被后人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它是(  )A.《千金方》B.《资治通鉴》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26.明朝后期,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家庭融入商品经济,江南农村涌现出许多人口只有500——2000人的小镇。盛泽、南浔、戴泽、乌清、濮院、新市以及江湾等繁盛的丝绵制造中心,发展壮大为具有2万—5万人口的大型城镇。这些市镇崛起的原因有(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品经济的发展C.雇佣劳动趋于普及D.政府鼓励民间丝绵业发展27.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A.抵御了西方列强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28.《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视之为“永葆和平的万年和约”;1845年,上海道台宫慕久因害怕华洋杂居滋事,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 并签下《上海租地章程》。上述现象说明,清政府当时(  )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B.能妥善化解华洋间矛盾C.谙熟国际法及外交规则D.失去对地方官的控制力29.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表示:“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据此可知,李鸿章认为(  )A.《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危机B.该战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C.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0.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A.创立拜上帝会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北伐D.制造天京事变二、非选择题(共2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31、与历史上的文化巨匠握手,认真审视他们的成果,有利于增强我们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认同,以批判传承、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0分)孔子李白朱熹贾思勰顾炎武徐光启曹雪芹苏轼王祯(1)请从表格中任选四位人物,列举其主要成就。(12分)(2)请尝试对表格中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汉代唐代元代明代清代新疆①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伊犁将军西藏与吐蕃和亲②册封僧俗首领;设立都指挥使司③台湾澎湖巡检司④ 材料二(始皇)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贾谊《过秦论》材料三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元史·地理志》材料四清代,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1)将材料一中的①-④补充完整。(8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元朝治理地方的举措。(6分)(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疆域的范围与边疆治理体制创新的表现。(6分)铁人中学2021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计60分)题号12345678答案CAABAADC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BCBBACCB题号1718192021222324答案BCBDBCDB题号252627282930答案DBCABA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古代传说中有许多圣人”可知圣人是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代 代相传会出现谬误,其真实性需要进一步考证,但他们的事迹反映了先民征服自然的记忆,故选C项;据所学传说中的人物不一定确有其人,排除A项;传说的真实性需待考证,不能直接否定或肯定,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分工合作,且这些传说中的圣人不一定是同一时期的,排除D项。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知足常足、以柔克刚、莫走极端、适可而止、韬光养晦”体现的是朴素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故选A项;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排除B项;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排除D项。3.【答案】A【解析】秦朝疆域范围,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挑、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故选A项;唐朝疆域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到贝加尔湖,排除B项;元朝疆域涉及吐蕃等地,排除C项;清朝疆域北起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及西伯利亚,南至南海,排除D项。4.【答案】B【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儒学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故选B项;秦代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排除A项;西汉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而宋代晚于汉代,且与“始于”不符,排除C项;西汉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而清代晚于汉代,且与“始于”不符,排除D项。5.【答案】A【解析】依所学,《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故选A项;《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排除B项;《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排除C项;《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自汉武帝开始,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西汉选官有察举制、征辟制、太学中选拔等多种方式,且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入仕途径的选择,排除B项;根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太学弟子人数的增加,不能反映官位垄断的情况,排除C项;根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太学弟子人数的增加,不能反映学术思想竞争的情况,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可知北魏统治时期鲜卑人、汉人和波斯人之间都存在文化交流,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鲜卑统治时期鲜卑文化、汉文化和外 来文化并存的现象,排除A项;在漆画中鲜卑男子既穿鲜卑服饰,也有穿汉服的,体现了汉族与鲜卑族的相互交融,排除B项;北魏与西亚地区的波斯在当时只能通过丝绸之路建立间接的联系,排除C项。8.【答案】C【解析】隋朝(581年—618年)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多年,但开通大运河,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创立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三省六部制,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善,故选C项;秦朝存在于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修筑长城,设三公九卿制,排除A项;西晋存在于265年—316年,与“大运河、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B项;唐朝(618年—907年),统治289年,与“短短三十多年”不符,其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排除D项。9.【答案】B【解析】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如羁縻府州、和亲等,使草原各少数民族首领归心,故选B项;“知人善用,虚怀纳谏”是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排除A项;“唐蕃和亲”是开明民族政策的表现之一,不能使各少数民族首领尊重唐太宗,排除C项;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的是唐玄宗,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唐朝的中枢机构是三省六部,其运行程序是:皇帝下旨,中书省起草修建宫殿的诏令,经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由尚书省下属六部中负责修建水利工程的工部执行,选择C项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科举制度,故选B项;A项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C项是世官制,排除C项;D项是军功爵制,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鉴真东渡体现的是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到日本,玄奘西行体现的是中国向外学习,即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是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故选B项;世界领先的话就不需要玄奘向天竺取经了,排除A项;“求同存异”指寻找共同点,不同点各自保留,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源远流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材料隋唐时期“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羽衣霓裳舞》包含南亚和中亚元素,可见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故选A项;风格单一与“多元文化混合物”矛盾,排除B项;《羽衣霓裳舞曲》反映的是贵族生活而非市民生活,排除C项;唐朝文化吸收了南亚中亚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不“固守传统”,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魏晋时期,政治局势混乱,这一时期的文坛既有渴望建功立业、抒发雄心壮志的建安文学,又有逃避污浊世态、钟情于山水的田园诗,故选C项;京剧形成于清代嘉道年间,排除A项;书法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在两宋时期较为明显,排除B项;D项所述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特点,排除D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通判与知州分权”,结合所学可知,通判代表皇帝监察地方,有权向皇帝直接奏报,从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通判与知州”,可知材料围绕“中央与地方”矛盾展开,并非“皇权与相权”,排除A项;“通判与知州分权”,可知材料强调通过部门相互牵制来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该措施的积极作用”,材料强调通判与知州分权的积极作用,而“宋代积弱”是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琉球”是今天的台湾,故选B项;元朝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地区军政事务,排除A项;澎湖巡检司隶属于福建晋江县,排除C项;元朝时期,现广东地区大部属于江西行省,小部属于湖广行省,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略18.【答案】C【解析】据唐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江苏地区的状元人数从唐代至清代不断增加,在明代超过河南,结合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可知,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进步,故选C项;材料只是涉及河南和江苏两个地区的状元人数,未能直接反映出南北经济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强调江苏的状元人数逐渐比河南过,并未提及社会成员身份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宋书和南朝说明是三国两级南北朝时期,材料中的“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覆衣天下”说明江南农耕经济发展,而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北民南迁不仅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工具技术,导致南方生产力迅速提高,故选B项;社会相对安定和自然条件优越是客观原因,排除A.C项;政府重视是原因之一,排除D项。20.【答案】D【解析】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欧洲人加以借鉴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故选D项;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所发明,与题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在宋代之前,排除B项;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21.【答案】B【解析】《授时历》为元代郭守敬所作,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 值365.2422仅差25.92秒,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故选B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撰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排除A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排除C项;《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排除D项。22.【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宰相;明成祖朱棣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特务机构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增设东厂,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C项;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元朝巩固统一的举措是修筑驿道、设立行省、设宣政院管理吐蕃、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排除B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表现是奏折制度、军机处、文字狱,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故选D项;根据所学,明太祖废除宰相大大加强了皇权,但君主专制尚未发展到顶峰,排除A项;根据所学,康熙帝时期设置南书房,在中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加强了皇权,但君主专制尚未达到顶峰,排除B项;明成祖设立内阁是皇权加强的产物,但不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排除C项。24.【答案】B【解析】略25.【答案】D【解析】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历时30余年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编撰成《本草纲目》,它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总结性著作,被后人营为“东方药物巨典”,故选D项;《千金方》是唐朝医学家孙思邈所著,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史学巨著,排除B项;《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排除C项。26.【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朝后期,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家庭融入商品经济”可知,明朝后期市镇崛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C项;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政府鼓励民间丝绵业发展,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林则徐、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故选C项;“抵御了”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清政府没有向西方学习,仍处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排除B项;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及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不能真正认识到清政府的落后,排除D项。28.【答案】A【解析】据材料“清政府视之为‘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上海道台自愿把上 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可知,清政府主动划给英国人租界,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故选A项;据所学近代清政府并不能妥善解决华洋矛盾,排除B项;据材料“清政府视之为‘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可知清政府不懂国际法,排除C项;材料中的地方官代表的是清政府,且清政府并未失去对地方官的控制力,排除D项。2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永眠的中华开始觉醒,日本给予清国的刺激,相信对我国将来的进步会发生最有益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故选B项;材料旨在强调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而非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这一说法与材料的主旨“民族觉醒”不符,排除D项。30.【答案】A【解析】略二、非选择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计40分)31、(1)任选四人,列举其某个主要成就,符合史实即可。(12分)(2)事例:(8分)标准:文化(成就)领域。思想领域(儒家):孔子、朱熹、顾炎武科学领域(农学):贾思勰、王祯、徐光启文学领域:李白、苏轼、曹雪芹32、(1)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③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通过金瓶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治理④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置台湾行省。(每一个要点答出一条即可)(8分)(2)秦朝:设立郡县制。(2分)元朝除今天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立10个行省。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理。设立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机构管理西域。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元朝:行省制2分;治理吐蕃、西域、台湾的举措,任意答1点得2分。共计4分)(3)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任意答出2点得4分)创新:采取因地制宜的统治方式、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 子。(2分)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试题pdf 浙江省宁波慈溪2022届高三历史12月适应性考试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附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