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2021-12-049.99元 38页 447.50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一、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第38页共38页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第38页共38页 二、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第38页共38页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第38页共38页 三、平 衡陈国凡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里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头来,“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可能是你走得匆忙,忘啰,就先给你放着吧,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啦。”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住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⑥老婆回来听了我说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家,他们就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家,你就自个儿到外面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等到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两下,废话,没事,人家敲你家的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了一句囫囵话。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里拿着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是好好的吗?”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第38页共38页 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解题时要认真看文中的圈点勾画及批注)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第38页共38页 (四)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看得清楚母亲的白发。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第38页共38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1)(2)2.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有何作用?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4.文章标题“田野上的白发”有什么含义和作用?5.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6.第⑨段中有一句话写道“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请描摹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7.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串联在一起。8.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第38页共38页 五、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孙道荣①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他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外。开店十几年来,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没什么生意,他已经习惯了一天中这段闲散的时光。②忽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地走到屋檐下,显然是躲雨的。那人往店里瞄了几眼,犹疑了一下,终于没有推门进来。雨借风势斜扫,不长的屋檐根本遮挡不住风雨。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门,对那个人说:“别站在外面了,衣服都淋湿了,进来坐会儿吧。”躲雨的是个年轻人。他拿了一条毛巾,递给年轻人。年轻人感激地笑笑,接过毛巾,将脸擦干净,又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注意到,年轻人的头发长而蓬乱,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理发了。他问年轻人:“看样子是来找工作的吧?”年轻人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告诉他:“我去年就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听说这边工厂多,就过来试试看。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先回老家了。”他安慰年轻人:“别急,总有希望的。”③他又和年轻人闲聊了几句。外面的雨,一直在下。④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忽然站起来,拿起架子上的理发布,对年轻人说:“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帮你理个发吧?”年轻人一听,神色慌张地直摇头:“我只是进来躲躲雨的,不理发,如果我影响你生意的话,我可以站在外面屋檐下躲一会儿。”年轻人说着,就要站起来。他一把按住年轻人:“没关系,我不会强迫你理发的。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没有生意,帮你把头发简单地剪一剪,你会看起来精神一些,也许对你找工作有利。”年轻人脸红红地憋出一句话:“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太凌乱了,可是,不瞒您说,我的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我真的没钱理发。”他笑了:“小伙子,你别误会,我不收你的钱,也不瞒你说,我学理发时间也不长,这个店也刚开不久,你就当给我练习一下,如果剪得不合你的口味,你还要多包涵。”他善意地撒了一个谎。年轻人抬头看看他,摘下眼镜,狐疑地点点头。⑤他将理发布罩在年轻人身上,拿起电推剪,开始帮年轻人剪头发。他先将小伙子的头发轻轻地梳顺,对小伙子说:“我建议你将头发剪短一些,这样显得干练。”小伙子点点头。在嗡嗡的电推剪声中,小伙子长长的头发,纷纷落下。他一边修剪,一边和小伙子闲聊。不一会儿,就将小伙子的头发剪好了。他又帮小伙子将头发洗了一下,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定型。⑥小伙子戴上眼镜,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年轻、干练,多了很多精气神。小伙子笑着说:“师傅,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啊。”他笑笑。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他推开了他的手,板着脸说:“我说过权当练习。怎么能收你的钱呢?”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⑦外面的雨仍然在下。他给小伙子讲了一个故事。小街上有一家剃头老店。有一次,一个头发蓬乱面容肮脏的小男孩走进店里讨水喝。老师傅给他倒了一杯水,还给了他几块饼干。又饿又渴的小男孩吃得很香甜。吃完了饼干,喝好了水,小男孩准备离开。老师傅却一把拽住他,要给他剃头。小男孩说:“我没有钱。”老师傅说:“我知道你没有钱,可是,既然你走进了我这个剃头铺,你就不能蓬头垢面地走出去。”老师傅给小男孩剃了个好看的小平头。小男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恳求老师傅收他为徒。就这样,小男孩学成了一门手艺,再也不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第38页共38页 ⑧他没有讲那个小男孩是谁。小伙子也没有问,但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⑨雨终于慢慢小了,停了。小伙子向他告辞,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目送小伙子一脸精神地走出他的理发店,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你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呢。”(选自《小小说月刊》)★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情节主要事件年轻人的心理变化开端年轻人到屋檐下躲雨①发展②感激、茫然高潮他为年轻人理发并讲述自己的经历③结局④充满信心2.第⑦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文中多次提到“雨”,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太长了,不如改为“理发匠的根本”;也有人认为这个题目形象生动,含义深刻。谈谈你的看法。第38页共38页 六、寻 车安 谅“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你怎么回事呀!”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与你再叙。”手机上跳出这一行字后,葛君那边就沉默了。也许,他正在心急如焚地寻找着那辆重要的自行车吧?又过了两天,葛君打来电话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见到葛君,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原本一直油光发亮、一丝不乱的头发,现在竟像一个鸡窝;眼睛里也是血丝满布,原先的抖擞劲儿,也荡然无存。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转买的。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开价也不算太高,葛君正想买一辆自行车,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人,那人拣了元宝似的乐滋滋地走了。但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但至今一无所获。他急得脸廓似乎都小了一圈。“不就一辆自行车吗?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有这么严重吗?”明人纳闷。“那辆车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再拨弄了一下龙头,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的师傅仔细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是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修车铺的师傅说我命算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又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我一听冷汗就直冒,想想后怕。”“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找那家伙想想也太费神,不如把它卖了,我不损失,也不会有此危险。”葛君坦诚地说道。“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可是,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就麻烦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明人不免也沉思起来。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覆,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以防范于未然。可几天过去,依然音讯全无。另有一张启事上,有人用钢笔涂抹了一行字:“别蒙人了!”第38页共38页 明人与葛君面面相觑。不得已,明人与葛君又开始了一场地毯式的搜寻活动。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他上下打量着,眼睛发直,嘴唇不断在蠕动:“是这辆,就是这辆。”这时,三位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力,车轴在原伤口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明人看呆了,那些毛小伙子也惊呆了。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改编自《小说界》)★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明人与葛君面面相觑。(2)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3.请联系全文,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4.“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一句中“底线”有何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第38页共38页 七、光明陷阱林一峰①灯光明亮的值班室里,一排配电屏流淌着“嗞嗞”的细小电流声,又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继续着昨天笔耕未完的余思。几只小甲虫闯进来,继而是蛾子和蝴蝶也飞进来,它们一律朝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撞去。这不,一只小甲虫跌了个仰面朝天,甲壳紧贴着地板,仰腿八叉地不断悬空划拉着,努力要翻转身来,却把自个儿划拉得像个螺陀似的,左旋转右旋转就是爬不起来。瞧着“甲虫螺陀”的笨拙模样,心里觉得好笑。②眼睛紧盯着小甲虫怎样翻转身爬起来,不料脸上却遭到“嘭”的一声袭击,生疼生疼的吓我一跳,原来是只盲眼瞎甲虫撞在我脸上了,恼怒之下,伸出脚就把这楞头青踩了个稀巴烂。不独甲虫楞头盲眼,那些大大小小的蛾子也时不时撞在脸上身上,弄得爱干净的女工友叫苦不迭,人面桃花沾满蛾子羽翅上的粉屑,伸手抬腿就把蛾子拍死踩死,谁叫你乱扑乱撞?③起初,我伸脚踩住地板上的昆虫,觉得解气解恼,久而久之有些于心不忍,这些昆虫怎么啦?可怜巴巴追寻黑暗里的一线亮光,却不幸撞入灯光构成的陷阱,在人们举手抬足之间就结束了生命之舞,结束了那个追寻光明的梦!这似乎有些残忍?似乎是灯光陷阱的错?古人有“怜蛾不点灯”的悲悯情怀,今夜亮堂灯光,会不会构成光明陷阱的罪过!一群夜精灵部族,不安于无边夜幕的笼罩,血液里躁动起夸父的遗传基因,就那么前仆后继撞向一线亮光。④每日早晨,值班室里那些昆虫尸体,还有片片散落的羽翅与硬壳,统统被当作垃圾清扫干净。黛玉葬花,我葬飞舞之羽,仿佛聆听到生命的挽歌:“沿着追逐光明的梦想,不幸遭遇在人造陷阱里,请撞碎我的头颅吧,不要折断飞舞的翅膀。”多么哀婉深沉的思想火花啊,让我深深颤栗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怎么就成了过客匆匆的悲壮绝唱?⑤追逐光明是生命的渴望,蛰伏夜色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昆虫的不幸,也许是误信了虚假光明的召唤,犹如六月落红,铺满夜色风雨!⑥昆虫伙伴,地球上芸芸众生的种群,带着与生俱来对光明的向往,却误撞进光明陷阱,甚至是刽子手刻意营造的灯光诱捕。万物之灵的人类,你能抗拒有形光照的诱惑?辨清无形光明的真伪么?叩问夜空关闭的那扇天窗,我是不是另类昆虫?常年累月坐在人造灯光下写作,撞破夜色头颅却喊不出疼!⑦普照万物的日色天光,幽幽漏出一张诱惑巨大的夜幕天网,笼罩着与光明作伴的众生众物,向日葵在黑暗里垂下了头颅,睡莲被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夜梦。渴望光明的生命,请分辨你眼前的那缕光照,是来自日月天光的恩赐?或来自人造光明的陷阱?再舞动你带着思想头颅的翅膀歌唱吧!⑧灯光吸引眼球,心灯开启灵智。⑨大千世界,唯有那盏小小萤火,燃烧生命血焰去照亮自己脚下的路。我愿是萤火群中的一只小小之我,以微弱心灯引导昆虫伙伴穿过漫漫夜色。⑩今夜灯光如旧,一群甲虫与蛾子又撞得人仰马翻,我小心翼翼地逐个拾起,然后从窗口把它们放飞到桂花树丛。天空一轮皎洁的月亮,更适合追逐光明的夜精灵,翅膀远离光明陷阱,与星月共舞日出东方,共舞夸父追日的光明梦想!第38页共38页 1.请在文中找出反映作者对扑火昆虫情感变化的词语。―→―→―→―→★2.文章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处画线句子对比的表达效果。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1)一只小甲虫跌了个仰面朝天,甲壳紧贴着地板,仰腿八叉地不断悬空划拉着,努力要翻转身来,却把自个儿划拉得像个螺陀似的,左旋转右旋转就是爬不起来。(2)一群夜精灵部族,不安于无边夜幕的笼罩,血液里躁动起夸父的遗传基因,就那么前仆后继撞向一线亮光。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八、幽幽七里香第38页共38页 丁立梅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地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第38页共38页 ★2.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3.第②段或第⑩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4.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答案版第38页共38页 一、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大,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这一段从各方面描写了偶遇的老太太,说明当时“我”在仔细观察她,从“猜想”“或许”“大概”等词语可表现出“我”对这个偶遇的老太太好奇的心理。)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因好奇而观察,因观察而画,为下文点明画了她埋下伏笔。)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想下来,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尴尬”一词表明了“我”画她被发现的心理状态,可直接作为答案。)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我跳过去了那个高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我”对老太太年老而仍善画的惊叹。)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已经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第38页共38页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羡慕”一词表明了当“我”得知她年龄后的心理状态,可直接作为答案。)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解题时要认真看文中的圈点勾画及批注)解题思路(人物情感):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层次结构,再按各个情节的划分区域来寻找答案。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心理状态。首先,要善于抓住一些直接表明人物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尴尬”“羡慕”等;其次,还可结合对人物的其他方面描写进行分析,从其他方面的描写中分析出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从对她的仔细观察和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好奇的心理、从“连连夸她”的语言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惊叹的心理;另外,要注意确定心理状态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的主语,不要将其他人的心理状态作为“我”的心理状态。3.答案要求简洁、准确。错因分析:1.没有对应场景写出准确的答案。如把“老太太画花”的场景对应的心理写成“羡慕”,而“得知其年龄”的场景对应的心理写成“惊叹”。2.概括“我”的心理的用词不够准确。比如“画像被发现”时的心理选用了“束手就擒”,而“老太太画花”时的心理选用了“连连夸她”。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题思路(句段作用):1.具体分析第①段在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内容上的分析应主要扣住段落大意来进行回答,如本段内容“秋末冬初,天坛……”,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想起春末,……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则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形成了对比,以此突出了时间对人、物的影响。2.根据句段位置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则要扣住段落所在位置及其与上下文的联系来进行回答。联系下文所写的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可知第①段反衬了下文老太太“第38页共38页 心未与年俱老”的特别。3.回答此题一定要注意答案有层次,表达要准确。错因分析:1.分析不完整。如有些考生能够写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但又分析不出其中的对比及作用。或分析得出内容上的作用,但是又分析不出与下文的联系。2.术语罗列,照搬答题术语。如罗列“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答题规范用语,并未结合文本具体回答。3.答题无层次,想到什么写什么。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解题思路(品味语言):1.首先要确定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瞄”是注视,而“扫”是快速地看。2.再具体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注意表达效果的分析要表现出层次,即表面上写出了……,实际上又以此表现了……。3.注意答题规范,语言简洁准确。错因分析:1.片面作答。如有些考生只解释词语的含义,不结合内容回答其表达效果;有些考生则不解释词语含义,直接回答其表达效果。这样的答案都不够具体,不能得满分。2.分析表达效果不够全面。如回答“瞄”的表达效果,只答到“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并未再深入分析出“表现了她的俏皮”这一效果。4.第⑨段画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5分)解题思路(理解含义):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点字句的含义,主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进行回答。其中表层含义很容易从文中找出,即是“老太太画的牡丹花”,而深层含义则要扣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来进行分析,如“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心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些语句其实都指向一种如花般美丽的内心状态,并且还包含着作者对这种状态的追求和向往。错因分析:1.分析不全面。表层含义是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基本都写得出,“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很多考生也能分析得出,第三层含义“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第38页共38页 能分析出来的则很少了。2.表述不明确。如有些考生写深层含义是“心未与年俱老”,这样的表述缺乏具体的阐释,不够明确。二、细水长流蓝雪冰儿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回答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说,本段主要写了天大旱,母亲心急要浇地,但邻居又不在家,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背景;从结构上来说,本段位于中间,结合中间段落作用进行分析,可知这一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作铺垫。)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因为天大旱,所以要浇地;因为邻居不在家地又相连着,所以只能浇了三家的地。所以可见第④段推动了情节发展,为浇地作了铺垫。)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因为邻居不在家,母亲怕帮他们浇了地而不为人知,父亲却劝母亲不要记挂在心,两人引起冲突。所以可见第④段也为母亲不理解父亲作了铺垫。)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第38页共38页 (因为邻居不在家,母亲觉得帮他们浇了地应该有些回报,父亲依然觉得不必刻意强求,母亲心里还是不高兴,所以可见第④段也为母亲不理解父亲作了铺垫。)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4分)解题思路(概括内容):扣住题目的关键词“命好”,回归原文寻找答案,答案就藏在文中。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从原文第②段中引用,但要注意回答时要点齐全;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最好引用兼概括,引用“细水长流”及对其的进一步阐释,再加以概括父亲对邻居、母亲“细水长流”的具体表现,这样组成的答案则更完美无缺。错因分析:1.回答时要点不齐全。如回答第一个问题只写了“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有加”,而遗漏了“从来不跟人闹意见”。2.回答问题不够详尽。如回答第二个问题有些同学只写了“细水长流”,不够具体,这样是很难得到满分的。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解题时要认真看文中的圈点勾画及批注)解题思路(句段作用):回答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的分析主要扣住段落大意及其与上下文的联系来进行回答,如本段内容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结构上的作用则要扣住段落所在位置进行分析,此段位于中间位置,结合“中间段的结构作用”分析和筛选,确定“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是恰当的回答方向,然后再结合本段具体内容进行回答。回答此题一定要注意答案有层次,表达要准确。错因分析:1.答题层次不分明。不少考生不会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来进行分析,要么答案堆在一起、层次不分,要么考虑不周、有所遗漏。第38页共38页 2.知识点混乱,概念不清。有些考生分不清什么是内容上的作用、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虽然分了层次回答,但相对应的作用写错。3.罗列答题规范用语,并未结合文本具体回答。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解题思路(品味语言):1.首先要确定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如“急”在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而“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2.再具体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急”是“跟我急”,是因为女儿前面说的话“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的“急”表达的是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的不满,突出的是母亲的“视地如命”。又如“急切”,这个词用来形容“对我说”,那就要联系下文说的内容“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进行分析,可知“急切”突出了母亲对父亲言行的认同及内心的兴奋。3.注意答题规范,结合内容进行加点词语的解释、运用这个词语的效果往往各占一半的分数。错因分析:1.片面作答。有些考生只解释词语含义,不结合内容回答其表达效果;有些考生则不解释词语含义,直接回答其表达效果。这样的答案都不够具体,不能得满分。2.分析表达效果不够全面。如回答“急”的表达效果,只答到对女儿的不满,并没有回答到母亲之所以“急”的深层原因——视地如命;回答“急切”的表达效果,只答到母亲急于向女儿表示对其父亲的认同,而没有回答到母亲感受到“真的是细水长流”的兴奋。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5分)解题思路(理解含义、结尾作用):解答此题则要认真分析“一缕阳光”的多层深刻含义和放在结尾的作用。“阳光”是表面意思,而“阳光”代表的“明亮”“温暖”等则是我们要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深入思考的了。首先结合上文:邻居的回馈使得母亲理解和认同了父亲,“我瞧了一眼父亲”,“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脸上,由此可知这“一缕阳光”是“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再联系前文父亲的一系列言行,结合“阳光”进行分析,可知“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而“一缕阳光”放在结尾处,则是对主题的升华。错因分析:第38页共38页 1.审题不到位。要么只是审到要回答“一缕阳光”的深意,要么只是审到“文章结尾这样写的深意”,都不够到位。2.回答不够全面。如理解“一缕阳光”的含义,或是只能写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让父亲心中充满阳光,或是只能写到父亲给他人带来了阳光一般的明亮和温暖,都不够全面。三、平 衡陈国凡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里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着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头来,“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里拿着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可能是你走得匆忙,忘啰,就先给你放着吧,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啦。”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了,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分析“我”的行为,可见“我”对邻居抱有怀疑的心理。),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住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⑥老婆回来听了我说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家,他们就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家,你就自个儿到外面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从“我”具体的想法中,可见“我”心中极度不安,对邻居缺乏信任。)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等到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此句反映了“我”老婆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从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两下,废话,没事,人家敲你家的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小王摆了摆手,“第38页共38页 不了不了,就几句话,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了一句囫囵话。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从对自己的心理描写及“我”与妻子的神态描写中,可见我们惊讶的心理。)“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从“笑了”一词可见我们因为不用再担心与邻居产生难堪而可以换锁后的高兴。)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此句则直接展现了“我”老婆对白白花钱换新锁的不平衡心理。)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里拿着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是好好的吗?”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此处的“不平衡”指的是换锁之前的“不平衡”,那么就要联系前文,分析换锁之前“我”老婆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平衡。)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此处的“不平衡”则主要要扣住“听了这话”来分析,小王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既然你们不信任我们,我们也并不信任你们。由此可知,“我”老婆听了这话后心里的不平衡一是因为心思被猜透而恼火,二是为小王如此直白说话而不快。)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从最后对众人的神态描写,可见包括“我”在内产生的“平衡”心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解题时要认真看文中的圈点勾画及批注)解题思路(情感变化):1.通读全文,理清全文的层次结构,再按各个情节的划分区域来寻找答案。2.结合关键语句,确定心理状态。首先,要善于抓住一些直接表明人物心理状态的词语,如“窝火”“紧张”“平衡”等;其次,还可结合对人物的其他方面描写进行分析,从其他方面的描写中分析出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如从“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的动作描写中可以分析出“我”不安的心理;另外,要注意确定心理状态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的主语,不要将其他人的心理状态作为“我”的心理状态。3.答案要求简洁、准确。错因分析:第38页共38页 1.审题不到位。从文中找到作答的词语或语句,不是表现“我”的心理的。如第三空有些考生答成“面面相觑”,第四空有些考生答成“和气地笑了”,都是有关神态描写的。2.关键信息理解错误,把握不了相应情节的关键心理。如有些考生第四空答“失衡”,无视最后一句话里明确点出的“平衡”。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解题思路(句段作用):1.可结合记叙顺序的作用分析内容上所起的作用。2.可根据句段位置的作用分析结构上的作用。错因分析:1.知识点混乱,概念不清。什么是内容上的作用,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不少考生分不清。还有一些考生概念混淆,如“插叙”与“倒叙”混淆,“铺垫”与“伏笔”混淆。2.术语罗列,照搬答题术语。如罗列“升华了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承上启下”等答题规范用语,但并未结合文本具体回答。3.概括笼统,关键信息缺失。如多数考生只答“交代关系”,缺少关键词——冷淡、陌生。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解题思路(概括内容):通读全文后,我们再具体把目光聚焦于出现这两句话的位置,这两句话都接近结尾部分,仔细分析两个“不平衡”,可知第一个“不平衡”指的是换锁之前的“不平衡”,那么就应结合前文进行分析,概括之前有关“不平衡”的内容,即可得出答案。而后一个“不平衡”触及的范围就很小了,就是听了上面小王那句话后就不平衡了,那么就只要分析小王的话语会如何导致不平衡即可作为答案。解答此题有两个注意:一是注意要找对范围,二是注意分析要全面。错因分析:1.没有结合文章内容。如第(2)小题,有考生答成“老婆一直认为小王是个心术不正的人,所以对小王的所做所为看不顺眼”,明显脱离文本凭自己的猜想或想象作答。2.表达累赘,照抄原文。如第(1)小题有考生直接抄原文“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连标点符号都不作改动。3.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如有些考生第(1)题答成“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嫂子心理不平衡,表达那时我因不见了钥匙而心里不安”,明显答非所问。第38页共38页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标题耐人寻味。请你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解题思路(表题妙析)“标题的含义及作用”这一考点非常灵活,主要体现在其题目的表述上面,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那么作答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从“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去回答,所以审清题目考点、明确答题方向非常重要。这里供选择的两个标题都各有长处,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即可。“平衡”从含义上来看表面反映的是邻里之间的一种关系,实则反映的是社会上人与人信任的缺失;从作用上来看,则是揭示了主题,深化了主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锁”从含义上来看表面是引起此事的一件物品,深刻含义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上着锁,缺乏信任;从作用上来看,“锁”起到线索的作用,故事情节都围绕其展开,另外,“锁”含蓄表现了文章的主题。错因分析:1.对“平衡”理解错误。如有些考生把思品课的观点搬过来,把“平衡”解说为“公平、正义”,造成对文章主旨把握上的错误。2.对文章线索理解错误。有不少考生把“平衡”直接当成线索,“锁”才是本文的线索。3.对文章主旨理解错误。有些考生直接把“平衡”作为主旨,没有仔细思考文中“我”与妻子一会“不平衡”,一会“平衡”的心态皆源于对邻居的猜疑。参考答案:一、1.①好奇 ②尴尬 ③惊叹 ④羡慕(短语短句也可以,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2.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1分)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1分)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2分)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2分)(本题最多得4分。)3.(1)“瞄”是注视,(1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1分)表现了她的俏皮。(1分)(本小题最多得2分。)(2)“扫”是快速地看,(1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1分)表现了她的自信。(1分)(本小题最多得2分。)4.明指老太太画的牡丹花;(1分)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2分)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2分)二、1.“命好”是指:①闺女乖巧孝顺,夫妻恩爱;②不跟人闹意见(人缘好)。(2分)原因:老刘①包容,不争长短;②豁达,不计得失。(2分)2.①内容上交待矛盾冲突的起因(或故事发生的背景):天大旱;邻居又不在家。(2分)②结构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浇地和母亲不理解父亲等情节作铺垫。(2分)3.(1)“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1分),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1分),突出母亲“第38页共38页 视地如命”(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2)“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1分),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1分)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1分)。(本小题最多给2分)4.①父亲的内心像阳光一样明亮;②父亲的言行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周围的人;③邻居的回馈、母亲的理解像阳光一样让父亲感到温暖、幸福;④进一步升华了“水长流,情长在”的主题。(每答对1项给2分,答对3项即可给5分)三、1.(1)窝火 (2)紧张(怀疑、不安) (3)惊讶(高兴、惊喜) (4)平衡2.(1)内容上:交代邻里关系比较冷淡。(2分)(2)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换锁的情节作铺垫。(2分)3.(1)①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②对白白花钱换锁不甘心。(2分)(2)①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②对小王直言的行为感到不快。(2分)4.示例一:认同“平衡”为标题。(1分)(1)揭示矛盾的根源,所有的矛盾都源于人物的心理失衡;(2分)(2)以小见大,表面写反映邻里关系的生活琐事,实则揭示社会信任危机,深化主题。(2分)示例二:认同“锁”为标题。(1分)(1)“锁”是小说的线索,所有故事情节都围绕“锁”展开;(2分)(2)含义深刻,“锁”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与信任,含蓄地表现了主题。(2分)(四)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第38页共38页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看得清楚母亲的白发。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1.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概括内容)(1)(2)解题指导:用“按图索骥法”找到文中有写到“我”表示“心痛”的地方,即是“心痛的事”所在范围,例如第⑤段的“心里沉沉的”、第⑥段的“一脸泪花”即可得出心痛的第一件事了;第⑧段中“含着泪水”即可得出心痛的第二件事了;然后再对事情进行概括即可得出本题答案。参考答案:(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2.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有何作用?(表现手法)解题指导:回答此类题目时,宜先回归原文,查找到相应句子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前面的这一句设疑,在紧接的下文中就作出了回答,可见其作用是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答题格式:引起下文,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参考答案:这一句话看似闲笔,实则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为下文发现原来是母亲在深夜敲盆赶鼠的情节作了铺垫。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品味语言)第38页共38页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语句赏析)(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请指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指导:(1)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首先要先确定句子中运用了哪种或哪几种修辞手法,然后再根据所用修辞手法的常见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进行赏析,最后运用规范答题的方式进行答题。比喻、拟人修辞的答题格式: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2)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及分析此词语的词性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副词,然后再根据词语含义及词性特点结合语境分析该词在句中所起的作用,最后运用规范答题的方式进行答题。答题格式:这个词语有……之意,形象地写出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人/物××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心理。参考答案:(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2)“爬行”是指四肢着地往前行走,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母亲此时的体力不支和劳累的状态,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和“我”对母亲的心疼之情。4.文章标题“田野上的白发”有什么含义和作用?(标题妙析)解题指导:标题的含义分析:(1)扣住标题具体内容,结合文章整体来进行分析,理解其含义;(2)揣摩标题的表达效果和目的,即其可能表现的主旨、表达的感情或其他可延伸的意义。标题的作用分析大体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品析修辞生动性;②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主题;③设置悬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④起线索的作用。参考答案:含义:“田野上的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象征着吃苦耐劳的母亲。作用:“田野上的白发”是吃苦耐劳的母亲留给我的深刻记忆,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挚爱与怀念。5.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人物形象)解题指导:解答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1)直接从原文中找出对母亲评价的形容词:如“慈祥”一词在原文出现了几次,可作为答案之一。(2)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从对母亲的各种描写中去分析母亲形象。(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从母亲做的事情去分析母亲形象。回答时要注意分析全面、用词妥当。参考答案:她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的母亲。6.第⑨段中有一句话写道“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请描摹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揣摩心理)第38页共38页 解题指导:(1)描摹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2)注意题目的要求,要用对人称(如有题目要求以第一人称),采用描述性语言来描写心理活动,而不用概述性语言。参考答案:母亲啊母亲,您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付出了您的所有啊!请您也爱护爱护自己啊,您看,您现在都已经瘦得只有皮包骨头了!看到您跪着插秧,我的心都痛了!是儿子不孝,儿子没有早点回来帮您分担一下啊!剩下的秧苗就全部由我来插吧,母亲,您要好好休息一下了啊!7.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串联在一起。(行文线索)解题指导: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线索”,它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白发”在全文反复出现,全文围绕本词来展示,起到线索的作用。参考答案:“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8.本文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句段作用)解题指导:回答此类题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结尾句子在内容方面的作用;二是结尾句子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分析结尾在内容方面的作用,着重考虑是否凸显了人物特点/表达作者心情感受/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悟/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等。从结构方面分析句子的作用,要参考语句出现的位置。结尾句则常有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题目等作用。参考答案:本文的结尾一句收束全文,照应了题目,更运用了感叹的句式,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之情,“还在田野上飘拂么”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了作者悠长的情思。五、你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店孙道荣①刮了几阵风之后,雨说下就下了。他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着门外。开店十几年来,这个时间段,本来就没什么生意,他已经习惯了一天中这段闲散的时光。②忽然,一个人影匆匆忙忙地走到屋檐下,显然是躲雨的。那人往店里瞄了几眼,犹疑了一下,终于没有推门进来。雨借风势斜扫,不长的屋檐根本遮挡不住风雨。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门,对那个人说:“别站在外面了,衣服都淋湿了,进来坐会儿吧。”躲雨的是个年轻人。他拿了一条毛巾,递给年轻人。年轻人感激地笑笑,接过毛巾,将脸擦干净,又擦了擦湿漉漉的头发。他注意到,年轻人的头发长而蓬乱,一看就是有段时间没有理发了。他问年轻人:“看样子是来找工作的吧?”年轻人点点头,茫然地看着外面的雨,告诉他:“第38页共38页 我去年就毕业了,一直没找到固定的工作。听说这边工厂多,就过来试试看。已经来了两个多月了,再找不着工作,就只能先回老家了。”他安慰年轻人:“别急,总有希望的。”③他又和年轻人闲聊了几句。外面的雨,一直在下。④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年轻人,忽然站起来,拿起架子上的理发布,对年轻人说:“坐着也是坐着,不如我帮你理个发吧?”年轻人一听,神色慌张地直摇头:“我只是进来躲躲雨的,不理发,如果我影响你生意的话,我可以站在外面屋檐下躲一会儿。”年轻人说着,就要站起来。他一把按住年轻人:“没关系,我不会强迫你理发的。反正我现在也是闲着。没有生意,帮你把头发简单地剪一剪,你会看起来精神一些,也许对你找工作有利。”年轻人脸红红地憋出一句话:“我也知道我的头发太凌乱了,可是,不瞒您说,我的身上只剩下几十元钱了,我真的没钱理发。”他笑了:“小伙子,你别误会,我不收你的钱,也不瞒你说,我学理发时间也不长,这个店也刚开不久,你就当给我练习一下,如果剪得不合你的口味,你还要多包涵。”他善意地撒了一个谎。年轻人抬头看看他,摘下眼镜,狐疑地点点头。⑤他将理发布罩在年轻人身上,拿起电推剪,开始帮年轻人剪头发。他先将小伙子的头发轻轻地梳顺,对小伙子说:“我建议你将头发剪短一些,这样显得干练。”小伙子点点头。在嗡嗡的电推剪声中,小伙子长长的头发,纷纷落下。他一边修剪,一边和小伙子闲聊。不一会儿,就将小伙子的头发剪好了。他又帮小伙子将头发洗了一下,然后用电吹风吹干、定型。⑥小伙子戴上眼镜,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显得年轻、干练,多了很多精气神。小伙子笑着说:“师傅,你的手艺蛮不错的,不像是刚学出来的啊。”他笑笑。小伙子把手伸进外衣口袋,掏了半天,掏出一张五元钞票,递给他,嗫嚅着说:“不好意思,我只能付给你这么多,你别嫌弃。”他推开了他的手,板着脸说:“我说过权当练习。怎么能收你的钱呢?”小伙子红了脸庞,又红了眼圈,慢慢收起了钱。⑦外面的雨仍然在下。他给小伙子讲了一个故事。小街上有一家剃头老店。有一次,一个头发蓬乱面容肮脏的小男孩走进店里讨水喝。老师傅给他倒了一杯水,还给了他几块饼干。又饿又渴的小男孩吃得很香甜。吃完了饼干,喝好了水,小男孩准备离开。老师傅却一把拽住他,要给他剃头。小男孩说:“我没有钱。”老师傅说:“我知道你没有钱,可是,既然你走进了我这个剃头铺,你就不能蓬头垢面地走出去。”老师傅给小男孩剃了个好看的小平头。小男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忽然恳求老师傅收他为徒。就这样,小男孩学成了一门手艺,再也不四处流浪以乞讨为生了。⑧他没有讲那个小男孩是谁。小伙子也没有问,但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⑨雨终于慢慢小了,停了。小伙子向他告辞,并承诺如果找到工作,今后就都到他这里理发。他拍拍小伙子的肩膀,目送小伙子一脸精神地走出他的理发店,他笑着嘟囔了一句:“不管你是谁,你都不能头发蓬乱地走出我的理发店,这是一个理发匠的根本呢。”(选自《小小说月刊》)★1.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概括内容、人物情感)情节主要事件年轻人的心理变化开端年轻人到屋檐下躲雨①发展②感激、茫然第38页共38页 高潮他为年轻人理发并讲述自己的经历③结局④充满信心2.第⑦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句段作用)(1)内容上:解释了“他”无偿帮助年轻人的原因,也表现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并能传递善良,向社会报恩的人。(2)结构上:第⑦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他”的经历,使文章内容更充实。3.文中多次提到“雨”,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雨”在文中的作用。(表现手法)①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引出了下文躲雨、进店、理发等情节。②烘托人物心情,由“说下就下”到“一直下”再到“慢慢小了,停了”的过程,烘托出他由“茫然”到“若有所思”再到充满信心的变化过程。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太长了,不如改为“理发匠的根本”;也有人认为这个题目形象生动,含义深刻。谈谈你的看法。(标题妙析)示例一:作为题目应该简洁,本文标题的确有点长。而“理发匠的根本”既简洁,又直指小说的主旨:职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示例二:本文标题形象生动,用两代理发匠的话为标题,生动地写出了两代理发匠的精神风貌:优秀的职业精神和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六、寻 车安 谅“一辆自行车就让你丢了魂似的,你怎么回事呀!”明人的责问,也毫不含糊。“这是一辆十分重要的自行车,过几天我与你再叙。”手机上跳出这一行字后,葛君那边就沉默了。也许,他正在心急如焚地寻找着那辆重要的自行车吧?又过了两天,葛君打来电话请明人过来帮他一起想办法。见到葛君,才发觉他这些天明显憔悴,原本一直油光发亮、一丝不乱的头发,现在竟像一个鸡窝;眼睛里也是血丝满布,原先的抖擞劲儿,也荡然无存。第38页共38页 葛君说,这辆自行车还是半年前转买的。卖给他的人温文尔雅,戴着一副眼镜。开价也不算太高,葛君正想买一辆自行车,也没还价,就把钱给了那人,那人拣了元宝似的乐滋滋地走了。但上周他也想把车卖了,还在校园里贴了好几天卖车启事。谁想买车的主儿还没见着,搁在楼底下的自行车却没影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放下手上所有的活儿去寻找那辆车。但至今一无所获。他急得脸廓似乎都小了一圈。“不就一辆自行车吗?丢就丢了,何必这样着急?”明人劝慰道。“你不知道,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葛君一脸严肃地说道。“有这么严重吗?”明人纳闷。“那辆车是颗定时炸弹。”葛君一字一句地道出。明人投向葛君的目光,满是疑惑。“我上次去书店回来的路上,等候绿灯时感觉不对劲,再拨弄了一下龙头,车前轴突然脱落了,车身整个就像散了架。我赶紧连推硬拉地把车子送到修车铺。修车的师傅仔细一瞧,便指着那根钢轴断裂处说,这是旧伤,是焊接过的。我这才明白自己是被那位看似斯文的男子给骗了,修车铺的师傅说我命算大了,要是骑在路上突然又断裂了,不是摔个半死,就是被马路上的车辆轧死。我一听冷汗就直冒,想想后怕。”“所以,你决定把这辆车卖了?”明人明察秋毫。“是呀,不瞒你说,我当时真是这么想的。找那家伙想想也太费神,不如把它卖了,我不损失,也不会有此危险。”葛君坦诚地说道。“你也够缺德呀,把危险转嫁给别人。”明人嘲讽。“可是,当这辆车被偷走之后,我突然紧张害怕起来。我担心哪位大学生把它偷了骑了,某一天,突然车毁人亡。那我的罪过不是太大了吗?”葛君说着,脸上愧疚、悔恨交杂。“接下去又是长假了,我怕哪位愣头青骑着去郊游,那就麻烦大了。”葛君的焦虑是真诚的。明人不免也沉思起来。翌日,又一张寻车启事出现在校园的好多处公告栏上。上面写明这辆灰色的永久牌自行车,车轴是断裂的,焊接也是脆弱的,承受不起颠覆,危险重重。启事提醒借用者小心为上,要么将车还给主人,主人一定酬谢;要么将它送到修车铺,以防范于未然。可几天过去,依然音讯全无。另有一张启事上,有人用钢笔涂抹了一行字:“别蒙人了!”明人与葛君面面相觑。不得已,明人与葛君又开始了一场地毯式的搜寻活动。这天浓雾,他们在食堂门口发现了这辆车。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他上下打量着,眼睛发直,嘴唇不断在蠕动:“是这辆,就是这辆。”这时,三位毛头小伙子从食堂里奔跑出来,堵住了他们的去路,神情是不依不饶的。明人和他们说了几句,又将寻车启事塞进他们手里,他们漠然视之、一脸敌意。正尴尬间,葛君突然一使劲,车前轴被提出了钢圈,断裂焊接处裸露在眼前。葛君再稍稍使了一点力,车轴在原伤口断裂了,车身顷刻倒在了地上。明人看呆了,那些毛小伙子也惊呆了。此时葛君终于笑出声来,那笑声干净、爽快,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雾霾。(改编自《小说界》)第38页共38页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概括内容、人物情感)故事情节四处寻车请人寻车(3)亲自毁车情感变化(1)(2)害怕焦虑(4)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语言)(1)明人与葛君面面相觑。“面面相觑”有因惊恐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之意。生动形象地写出看到学生对启事无动于衷甚至怀疑,明人和葛君彼此互望而无可奈何的情态。(2)葛君几乎是扑身过去,一把抓住了自行车的龙头。运用“扑”“抓”等动词,细腻传神地表现了葛君见到寻找很久的自行车时内心的无比惊喜和激动,鲜明突出葛君敢于担当、厚道善良的品质。3.请联系全文,简析小说结尾的妙处。(句段作用)本文结尾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众人见葛君毁车而惊呆的情态,与葛君的如释重负、轻松爽快形成对比,深化主题,丰富人物形象,突出葛君敢于担当、坦诚淳朴的品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4.“这辆车事关我的心理底线和人品”一句中“底线”有何含义?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解含义)含义:“底线”指的是葛君不愿意把祸患转嫁给他人的最低原则。看法:现实中种种不良现象往往是由于一些人缺乏敬畏之心和原则底线而导致的,比如以次充好、贪污受贿、欺行霸市、违法乱纪……做人应该有底线,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行为规范,这样社会才会更加美好。七、光明陷阱林一峰①灯光明亮的值班室里,一排配电屏流淌着“嗞嗞”第38页共38页 的细小电流声,又是一个安静的夜晚,我继续着昨天笔耕未完的余思。几只小甲虫闯进来,继而是蛾子和蝴蝶也飞进来,它们一律朝天花板上的日光灯撞去。这不,一只小甲虫跌了个仰面朝天,甲壳紧贴着地板,仰腿八叉地不断悬空划拉着,努力要翻转身来,却把自个儿划拉得像个螺陀似的,左旋转右旋转就是爬不起来。瞧着“甲虫螺陀”的笨拙模样,心里觉得好笑。②眼睛紧盯着小甲虫怎样翻转身爬起来,不料脸上却遭到“嘭”的一声袭击,生疼生疼的吓我一跳,原来是只盲眼瞎甲虫撞在我脸上了,恼怒之下,伸出脚就把这楞头青踩了个稀巴烂。不独甲虫楞头盲眼,那些大大小小的蛾子也时不时撞在脸上身上,弄得爱干净的女工友叫苦不迭,人面桃花沾满蛾子羽翅上的粉屑,伸手抬腿就把蛾子拍死踩死,谁叫你乱扑乱撞?③起初,我伸脚踩住地板上的昆虫,觉得解气解恼,久而久之有些于心不忍,这些昆虫怎么啦?可怜巴巴追寻黑暗里的一线亮光,却不幸撞入灯光构成的陷阱,在人们举手抬足之间就结束了生命之舞,结束了那个追寻光明的梦!这似乎有些残忍?似乎是灯光陷阱的错?古人有“怜蛾不点灯”的悲悯情怀,今夜亮堂灯光,会不会构成光明陷阱的罪过!一群夜精灵部族,不安于无边夜幕的笼罩,血液里躁动起夸父的遗传基因,就那么前仆后继撞向一线亮光。④每日早晨,值班室里那些昆虫尸体,还有片片散落的羽翅与硬壳,统统被当作垃圾清扫干净。黛玉葬花,我葬飞舞之羽,仿佛聆听到生命的挽歌:“沿着追逐光明的梦想,不幸遭遇在人造陷阱里,请撞碎我的头颅吧,不要折断飞舞的翅膀。”多么哀婉深沉的思想火花啊,让我深深颤栗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怎么就成了过客匆匆的悲壮绝唱?⑤追逐光明是生命的渴望,蛰伏夜色是另一种生存方式。昆虫的不幸,也许是误信了虚假光明的召唤,犹如六月落红,铺满夜色风雨!⑥昆虫伙伴,地球上芸芸众生的种群,带着与生俱来对光明的向往,却误撞进光明陷阱,甚至是刽子手刻意营造的灯光诱捕。万物之灵的人类,你能抗拒有形光照的诱惑?辨清无形光明的真伪么?叩问夜空关闭的那扇天窗,我是不是另类昆虫?常年累月坐在人造灯光下写作,撞破夜色头颅却喊不出疼!⑦普照万物的日色天光,幽幽漏出一张诱惑巨大的夜幕天网,笼罩着与光明作伴的众生众物,向日葵在黑暗里垂下了头颅,睡莲被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夜梦。渴望光明的生命,请分辨你眼前的那缕光照,是来自日月天光的恩赐?或来自人造光明的陷阱?再舞动你带着思想头颅的翅膀歌唱吧!⑧灯光吸引眼球,心灯开启灵智。⑨大千世界,唯有那盏小小萤火,燃烧生命血焰去照亮自己脚下的路。我愿是萤火群中的一只小小之我,以微弱心灯引导昆虫伙伴穿过漫漫夜色。⑩今夜灯光如旧,一群甲虫与蛾子又撞得人仰马翻,我小心翼翼地逐个拾起,然后从窗口把它们放飞到桂花树丛。天空一轮皎洁的月亮,更适合追逐光明的夜精灵,翅膀远离光明陷阱,与星月共舞日出东方,共舞夸父追日的光明梦想!1.请在文中找出反映作者对扑火昆虫情感变化的词语。(人物情感)―→―→―→―→恼怒解气解恼于心不忍深深颤栗第38页共38页 ★2.文章多处采用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处画线句子对比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伸出脚就把这楞头青踩了个稀巴烂”,与“小心翼翼地逐个拾起,然后从窗口把它们放飞”形成对比,表现出“我”对甲虫和蛾子由恼怒讨厌到小心翼翼呵护的情感变化,表现了作者对飞蛾扑火的理解,对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的赞颂。3.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品味语言)(1)一只小甲虫跌了个仰面朝天,甲壳紧贴着地板,仰腿八叉地不断悬空划拉着,努力要翻转身来,却把自个儿划拉得像个螺陀似的,左旋转右旋转就是爬不起来。动作描写,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出甲虫拼命挣扎的笨拙情状,也表现出“我”对甲虫的轻视与不屑。(2)一群夜精灵部族,不安于无边夜幕的笼罩,血液里躁动起夸父的遗传基因,就那么前仆后继撞向一线亮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甲虫、蛾子为了追求光与热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句段作用)内容上:与前文对甲虫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决心远离光明陷阱,追求光明的梦想,升华了主旨。结构上:照应题目与文章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八、幽幽七里香丁立梅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第38页共38页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地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人物情感)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A收到礼物珍藏礼物内心感受B美妙(丰盈、痴迷)愉悦猜疑C感动(感恩、温暖)★2.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品味语言)(1)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加点词语)本意为贪得无厌,不知足,这里贬词褒用,写出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对读书的痴迷热爱)。(2)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三句(个)“忘了”强调了读书(《诗经》)对“我”的影响(改变)之大。3.第②段或第⑩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句段作用)示例一:选第②段画线句,作用:照应文章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我”读书时愉悦的心情。第38页共38页 示例二:选第⑩段画线句,作用:照应前文(标题),交代了看书清雅的环境,烘托了乐于助人者的人物形象。4.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标题妙析)表面意是指窗外种着的七里香,深层意是指他人的友善和关爱让“我”感受到的温暖和美好。第38页共38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年级上、下册 综合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形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字音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