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 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精品教案
2021-08-249.99元 5页 17.90 KB
已阅读5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学习郭沫若感时忧国与思考未来的优秀品质。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3.阅读新诗,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发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鉴赏诗歌,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体悟传统文化诗歌的魅力,增加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重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的意象。难点:探究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3、指导学生完成预习4、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有一个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节,这是我们的节日。我们青年人是只争朝夕、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这样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乡两条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笔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们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板书课题)二、写作背景《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洁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于是诗人写下这首对于力的赞歌。三、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四、题目解说“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意思是作者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了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更深层的是对于力的赞歌,是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五、文体知识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1920年胡适《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代表初期新诗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他的《女神》中大部分作品写于1920年前后,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幵一代诗风。现代诗歌特点主要有:1.形式自由:2.内涵开放: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六、全文分析1.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品读讲解后明确:苍茫的宇宙,飘浮的白云,一颗蓝色的星球,广袤无垠的大洋,波涛汹涌的大海。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第一印象就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宇宙素描。2.读罢《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产生的疑问是什么?品读讲解后明确:进而稍加思索,不禁会问如此宏大的大手笔出自何人之手呢?力,那便是力的杰作!诗人的思绪好像是一只放足了线的风筝在猛地回收,想到了事物最本质的一面。“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诗人又想到了关于宇宙深邃的一面,宇宙的生生灭灭,万象的更新,其原动能源都在于力〃o,3.全诗围绕着“力"来写的,如此神通而又广大的力又蕴含着什么呢?品读讲解后明确:诗人并未只是作一个问答式的解答,而是潜移默化地将其融入了诗行,用了一个看似抽象而又具体的“力〃来解释。自然地,诗人转入了对力的赞美、歌颂,以至于对力的倾倒。在诗人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一切杰作,无不渗透着力的因素,因为,一切的一切全是“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O4.再次通览全诗,谈谈读后的感受。品读讲解后明确:再通览全诗,掩卷沉思,全诗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概,由具体到抽象,富含哲理性的诗句,激起青春的火焰,又产生对大自然的崇敬,对力的向往、推崇。全诗又激发了哲理性的火花,发人深省,引起人对一些深刻的、本原性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索。或许只有当你逼望那满天的繁星,才会体验到如此感受,它使你脑中闪现出片片宇宙素描,腾挪跌宕的大千世界,又顿生出团团疑窦。是的,诗篇中尽管诗人用的是一个不可捉摸,包罗万象的“力"来回答了一切、并对此大加赞美。七、中心思想这首诗的描写的横跨两大洋的巨人,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诗歌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八、写作特点1.丰富而大胆的想象。作者在诗歌中塑造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又通过展示巨人站在地球边上见、闻、感的描写,表现出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运用多种修辞手法。(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将太平洋拟人化。(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描述了“力"强大与曼妙,抒发了诗人对力的赞美之情。九、补充资料1.郭沫若名字的由来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取了“沫若"这个笔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聋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经郭沫若家乡的两条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为笔名,是表示他身在异国、不忘家园的意思,也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归纳概括郭沫若早期诗歌的特点(1)诗境想象的奇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和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威力,它们引起读者惊异、赞叹,一种狂暴的激情荡涤心胸从而使人由这种自然形象产生对社会生活的某种关于崇高和伟大的联想,表现出一种正面的崇高,一种富于乐观进取精神的壮美。(2)直抒胸臆的特色。《炉中煤》通篇都是以炉里燃烧着的煤的口气来抒写的。所谓“炉中煤",已经由诗的副标题——“眷念祖国的情绪"所点明,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就是指诗人自己眷念祖国的那种感情。而诗里一再谈起的那个“炉中煤〃所“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就是“五四〃时代祖国的象征。由于对祖国的强烈思念,诗人的内心燃烧得像旺盛的煤火一样。全诗首节总述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第二节侧重抒爱国之情,第三节侧重述报国之志,末节与首节是复叠形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十、总结全文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宏伟、强力、壮丽、炽热。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1.反复有感情的诵读《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炉中煤》。2.课下阅读《女神》诗集。阅读郭沫若的诗歌《炉中煤》,完成问题。炉中煤郛沫若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鲁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一九二0年一二月间作1.诗中用“年青的女郎"“心爱的人儿"比喻,又用比喻诗人火热的爱国之情。2.“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的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3.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4.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答案:1.“五四"后新生的祖国燃烧的“炉中煤";2.(1)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一种反复咏叹的效果,使情感渐趋热烈深沉,同时也显示了因果的脉络。(2)首尾两节呼应反复表达“我"对祖国的苦恋与奉献。3.第三节中,后三行诗分别写了“我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活埋在地底多年",今朝“才得重见天光"。从字面上讲,讲的是煤的形成过程,其深层含义是说自己原本是国家的有用之才,但在过去黑暗现实的压迫下,爱国之情深埋心中,不得抒发,空怀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今朝,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诗人的爱国情感不可抑制地喷发而出,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来了。4.直抒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思念之情。表现了“我"正向亲爱的祖国诉说着那颗燃烧的赤子衷心,即使化为灰烬,也绝不后悔遗憾。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2021-2022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作业(附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学案: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作业: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Word版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精品教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