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调研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2021-10-099.99元 12页 4.31 M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高三一轮复习调研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家臣在周代主要指管理卿大夫家政的私家臣属。西周时,私家“官事相兼”,家臣设置相当原始,迥异于天子、诸侯“官各有人”的职官制度。而春秋时期,卿大夫之“家”却呈现出国家政权的面貌,家臣职官及职司呈现出制度化、完备化的趋势。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时期A.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B.“家国一体”观念强化C.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D.宗法分封制不断完善2.秦汉时期,每一个适龄农村男子都要完成地方劳役,其完役形式则根据需要,或者自行服役,或者折成货币代役。以钱代役,其数量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具体收多少,则由基层决定。秦汉这一做法A.增加了基层吏治腐败风险B.强化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D.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3.宋代士大夫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对那些“街谈巷说,鄙俚之言”是“全不拣择,入手便用”;那些“其言至俚”、多为“街巷鄙人”所歌的蕃曲,也为士大夫所青睐,“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由此可知,宋词的繁荣得益于A.社会政治的稳定B.印刷技术的进步C.士人素质的提高D.市民阶层的扩大4.明朝建立以后,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分布于全国,这些卫所通常都有自己的屯田区,卫所的士兵都有固定的户籍,平时耕种,但是也不荒废训练,一旦有事,中央可以从五军都督府派遣将领,领兵出战,平时将归于府。据此可知,明朝卫所制度 A.推动了地方行政制度改革B.体现了“寓兵于农”构想C.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D.保证了军队的粮食供给5.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从金田起义开始,一路高歌,起义最高潮时,其疆域占据中国南方的半壁江山,但这辉煌无法持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B.“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6.1928年,中共中央通过议决案,要求湘鄂赣3省“应成一革命的中心区域”,利用各系军阀战争的机会,广泛地发动农民斗争,“发展到农民群众的游击战争,进于割据的局面”。这一决议A.有利于革命策略的调整B.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否定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7.表1所示为1938~1944年陕甘宁边区公营工厂的变化。据表可知,当时陕甘宁边区A.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B.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C.公有制经济确立主导地位D.重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图1所示是1950年中国画家绘制的一幅名为《纸老虎》的时事漫画。该漫画A.意在宣传中国的革命力量B.抨击了美国扶蒋反共策略C.反映出国民党政府的垮台D.讽刺了美国霸权主义政策 9.1952~1957年,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493亿元,超过原计划的15.3%。施工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年底,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这些举措A.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B.导致中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加快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进程D.反映出冒进思想已影响经济发展10.20世纪80年代,在宪法规定“在城乡设立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依法实行群众自治”的基础上,国家相继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A.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B.推动了对外开放战略的落实C.构建了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D.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11.雅典的市政广场上建有一个“纪名英雄墙”,墙身为有关城邦公共事务的公告栏,公民大会的公告、各项法令的预案皆公告于此,供公民集体讨论、辩论,而后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表决。这体现了古代雅典A.注重程序的观念B.主权在民的原则C.法律至上的理念D.公民自由受保障12.表2所示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部分代表有关新宪法的言论。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美国1787年宪法A.是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的结合B.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C.是不同政治势力相妥协的产物D.忽视了法学理论的阐述13.19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后),德国工业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然而各地五花八门的工商业法令和货币、度量衡体系却阻碍着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据此可知,此时的德国A.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模式B.工业化与民主化进程背离C.制定经济法规缺乏统筹性D.结束分裂局面具有紧迫性14.据统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巴黎选民参加了公社选举,其成分有资产阶级还有无产阶级。选出的86名委员中,有资产阶级自由派分子21人,改良主义者20人,无党派人士10人。据此可知,巴黎公社A.构建服务型的责任政府B.建立了牢固的统一战线 C.实行包容式的协商民主D.积极开拓公共服务空间15.1961年2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改组和改进国家采购农产品的组织工作》的决议,决定将农产品的采购改为合同订购的方式,由消费合作社向农庄购买销售合同外的剩余农产品,按地方市场价格购买,国家不再制定价格。这一规定旨在A.调动农庄的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减少对农场的行政干预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16.1992年6月,欧洲理事会在里斯本召开会议(里斯本会议),会议讨论了欧共体与中东欧国家的伙伴关系,重申在《欧洲协定》的框架内发展欧共体与中东欧国家的伙伴关系,加强政治对话并将其扩展到包括最高政治级别的会议,通过合作帮助其入盟。由此可知,里斯本会议A.加快了两极格局瓦解的步伐B.推动了欧洲联合的深入发展C.表明欧盟东扩条件已经成熟D.确立了欧洲合作的基本原则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忽必烈称帝后,没有采用以前中原王朝重北轻南的治边方略,而是在云南直接建立行省,改变历朝由四川盆地的官府羁管西南边疆(主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传统,普遍推行以土长为官吏的土官制度(又称“土司制度”),使云贵等地与长江中下游、中原地区建立直接的联系。诚如元人虞集所说:“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镇之以亲王,使重臣治其事。”朝廷在云南行省构建的驿道网络,以丽江、威楚、建昌等路府所在地为枢纽,以中庆和大理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1295年,朝廷在广西设立左右两江宣慰司,后改为广西行省,开通了由邕州北上经桂州、荆州抵内地的交通线路。阿里海牙率广西军民修复灵渠的36座斗门,“以通递舟”。元朝重视经营今贵州地区,其决心之坚定与态度之积极,表现在统治者不厌其烦出兵平定,派遣宗王重兵镇守并在上述地区广置官署等方面,这为明朝在贵州单独设省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方铁《元朝经营西南边疆的统治思想及治策》材料二雍正帝提出了“六合大一统” 的民族观,并积极将其运用于边疆治理的实践中,诸如用兵西北,在青海设立办事大臣,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等。相较而言,雍正帝在西南地区推行的改制,策略多元,意义深远。他先通过武力平定苗疆叛乱,后任用鄂尔泰出任云南巡抚,并开始大力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稳固边疆秩序。土司制被废除后,土地重新分配,加之汉民的迁入,他谕令西南地方开荒垦地,解决民食问题,并建立和完善当地教育制度,采取修缮学宫、广设义学、添设学官、增加学额等政策推行儒化教育。这些治理措施打破了该地区的封闭状态,推动了当地的稳定与发展。——摘编自衣长春《论雍正帝西南边疆治理方略》(1)结合材料一,指出与以前的王朝相比,元朝初期治理西南边疆的变化。(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治理西南边疆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治理得出的历史启示。(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原因很简单,即意大利是商业贸易集中的地区。中世纪西欧商业贸易集中在地中海,而地中海又以意大利为中心,因此意大利积累了大量财物,比西欧任何地方都富裕,这是一个物质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他要去追求另一种满足。——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性,并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谈谈你的看法。(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文艺复兴起源的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刺激了士大夫中的极少数先觉者开眼看世界。他们第一次把“天下”的概念建立在近代地理科学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念: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处在世界的中心。中国开始了由“天下”回归为“国家” 的艰难历程。甲午战争丧权辱国、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成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催生剂。1898年4月,康有为创立保国会,把拯救“国地、国权、国民”纳入该会宗旨,以警示国人:中国的领土不许别国欺凌。孙中山承前启后,融会中西,破旧立新,他摒弃了以朝号混同国家的传统国家观,领导革命党人一举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变“朕即国家”为“国为民有”,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后来,由于民国的名不副实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最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观。——摘编自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家观念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9世纪末的中国,出现了创办实业、交通、通讯,举办新式教育,创办近代报刊的热潮,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事务日趋纷繁,由此揭开了晚清行政机构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901~1905年为第一时期。1901年7月,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外务部由总理大臣、会办大臣、左右侍郎组成,下设司务厅、和会、考工、榷算、庶务四司,俄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电报六处和清档房。1906~1911年为第二时期。1906年9月1日,清政府被迫宣布“仿行宪政”,并成立编制馆,由载泽、世续、那桐、袁世凯全权负责,至此,中央行政机构进入全面改革时期。——摘编自姚琦《中国行政机构近代化的开端——评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1)概括清末中央行政改革的特点。(6分)(2)简要评价清末中央行政机构改革。(6分)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就开始积极探询苏联在出兵远东问题上的态度。在与日本军队的较量中,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1942年中途岛战役后,美国逐渐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优势,然而面对负隅顽抗的日本军队,美国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行动仍是十分艰难的。1945年,在欧洲战场行将结束考虑苏联出兵远东这一问题时,美国国务院将重心放在战后阻止苏联势力扩张这样的目标上,而军方则仍然更多地考虑如何尽快在军事上打败日本。如果说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政府主要考虑的是促使苏联尽快参战的话,那么此时美国政府所考虑的,则主要是尽力限制苏联参战所带来的影响。——摘编自茹莹《二战期间美国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的变化》(1)分析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苏联出兵远东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2)简析二战期间苏联出兵远东的影响。(6分)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冯梦龙(1574-约1646年),明末著名文学家。科场的失意、岁月的蹉跎反使他推崇李贽的离经叛道与疏狂放荡,幡然从学究式的死胡同中走向社会。冯梦龙用大部分精力搜集民间文学作品,编辑、整理和改写、创作受社会欢迎的通俗文学故事、民歌、剧本等。编成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最为著名,共收辑改写话本一百二十篇,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叙述男女情爱,有的颂扬义侠行为,有的揭露官场劣迹,有的描述文人雅事。因而“三言”问世后,文坛仿其形式而拟写话本之作,联翩迭出,进而形成晚明通俗文学发展的高潮。冯梦龙对通俗文学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认为它能使“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较之《孝经》《论语》刻板正经地宣讲封建伦理,它更易于被民间接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简析冯梦龙在文学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6分)(2)概述冯梦龙在文学史上的贡献。(6分)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8月开学考试试题pdf 浙江省宁波慈溪2022届高三历史12月适应性考试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2022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A(附解析) 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联考试题(附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