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qqbaobao网)
我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 单元测试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10-099.99元 13页 215.67 KB
已阅读10 页,剩余部分需下载查看
版权声明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qqbaobao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微信客服:wwwQQBAOBAO
展开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马关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此类规定(  )A.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属于主权国家之间的正常经济往来C.体现了清政府与列强共同利益诉求D.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D.反对外来侵略3.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4.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的某运动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他所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5.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第13页共13页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内战烽火D.殖民扩张6.1757年之后,广州成为清朝惟一对洋商开放的口岸。1846年,“各国运往内地的通商货物,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导致这一变化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日、朝、俄四国关系的漫画。该漫画表明(  )A.沙俄改变对华政策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日本侵华蓄谋已久D.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8.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了议和条约草案,其中规定:开长沙府、重庆府、苏州府、杭州府等为商埠。后来在《马关条约》中没有确认的商埠是(  )A.苏州府B.长沙府C.重庆府D.杭州府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D.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10.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事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  )第13页共13页 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11.19世纪60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对这一英国人的审判,主要应该依据(  )A.《南京条约》B.《各国律例》C.英国法律D.大清律例12.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表现可圈可点。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力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A.西方转变侵略手段B.日本国内变革不显著C.中、英两国关系好D.洋务运动有成效1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推动了变革思想的传播14.《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15.“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  )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16.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过一些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第13页共13页 其中具有近代性质的社会改良主张是(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C.“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D.“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17.1864年,李鸿章主持购买了英国的一批修理机器,包括“汽炉、镟木、打眼、铰螺旋、铸弹诸机器”,自建了中国人的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这表明洋务新政(  )A.以自强、求富为目标B.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D.开始早期工业化的尝试18.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19.中国近代爱国人士谢瓒泰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该诗反映了(  )A.鸦片战争失败的现实B.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C.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0.某同学设计中国近代史年代尺,该设计适用于表达的主题是(  )A.探索现代化道路B.中国近代思想变迁第13页共13页 C.不平等条约体系D.从专制到民主共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作出评价。(2)材料三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帝的名义,向英、美、法、德、俄、奥、日、意、西、荷、比十一国同时宣战。当宣战诏书下至各地,邮政大臣盛宣怀令各地电信局扣押宣战诏书,只给各地督第13页共13页 抚观看,并电告其不要服从此令。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上海道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了“保护东南章程九款”,随后,福建、山东、浙江、安徽、广东均签订类似协定,史称“东南互保”。陕西、四川虽未加入,但亦表示支持。他们在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称皇帝敕令是在拳民胁持下的“矫诏”“乱命”,认为“乱民不可用、邪术不可信、兵衅不可开”“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据盛宣怀《愚斋存稿》等(1)指出清政府对十一国宣战的背景,并说明宣战与东南互保的联系。(2)指出东南诸省督抚推动东南互保的目的,并说明东南互保的影响。23.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13页共13页 材料一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由于泄私愤而忽视了张之洞在维新变法中的努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第13页共13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D 解析:由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此后在中英、中美通商行船续约中亦做了此类规定”可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转向以资本投资为主,反映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要求,故选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项;《马关条约》是对中国的侵略,排除B项;《马关条约》牺牲中国利益,体现了列强的利益诉求,排除C项。2.D 解析:林则徐并不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林则徐本身就是封建势力的代表,故B、C两项错误;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生活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期,都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要求,故D项正确。3.C 解析: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进步,故选C项;A项与材料反映出的太平天国的局限性不符,排除;B项只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不能说明“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排除;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排除D项。4.B 解析: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5.A第13页共13页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运动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①④属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抢掠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又放火烧毁;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华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故②③属侵略,A项符合题意。6.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英国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故中国近代史上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故选A项。7.D解析:漫画显示,西方人认为当时日本和中国争夺朝鲜,而俄国则蠢蠢欲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中国出兵朝鲜是宗主国的责任所在。从这一角度分析漫画可知,西方人眼中的东亚是弱肉强食的局面,说明清政府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D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涉及沙俄的对华政策,排除A项;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C项通过漫画无法体现,排除。8.B9.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要求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而中国又实行闭关政策,所以他们需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是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故选C项。10.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政权逐渐被汉族官僚控制,有些地方政府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故C项正确。清政府部分权力转移到地方汉族官僚手中,不等于政治制度发生变革,A项错误;材料与是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无关,B项错误;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统治阶级内部的重大变动,D项表述片面,故排除。11.C 第13页共13页 解析:《南京条约》不涉及领事裁判权相关问题,故A项错误;《各国律例》是林则徐等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士介绍西方律法的书籍,不作为司法实践的标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一英国人在广州将中国人打死”,结合所学可知,早在1843年《虎门条约》就对领事裁判权作出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故C项正确,故D项错误。12.D 解析:根据题干中“甲午战前十年”“国内自强运动”“中国军队表现可圈可点”等信息可知,19世纪60~90年的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华方式才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题干没有反映日本国内变革的信息,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中、英两国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13.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削弱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维新变法最终失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虽然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但并未推动社会的深刻变革,排除B项;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通过《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文章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使“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14.C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材料中这位皇帝亲政之时年富力强、志向远大、引新进小臣改革等可看出,这位皇帝是光绪帝,C项正确。15.C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结合两方面信息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第13页共13页 16.D解析:近代性质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等方面,D项体现了政治的法制化,故正确。A、B、C三项均不具有近代性质特点,故排除。17.D解析:材料中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建立机器生产的工厂体现了洋务运动对工业化开始了尝试,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自强、求富的目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的信息,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18.A解析:根据材料“直待台湾既割”“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并结合所学可知,导致“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的事件即甲午战争,据此判断,材料中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9.D解析:材料“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反映了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失败、沙俄侵占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都不符合“莫待土分裂似瓜”的信息,故排除A、B、C三项。20.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现代化道路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故A项不是主题,排除;中国近代思想变迁最重要的节点之一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故B项不是主题,排除;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因此,图片信息的主题是不平等条约体系,故C项正确;从专制到民主共和的转折点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故D项不是主题,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6分,共60分。)21.(1)看法:节奏过快。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第13页共13页 (2)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软弱,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22.(1)背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联系:宣战诏书扩大了地方督抚与中央的分歧,推动了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2)目的:保护地方利益。影响:客观上起到保境安民的作用(或维护了互保地区社会稳定);地方势力进一步扩张;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或削弱了清政府权威,或削弱了中央集权)。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时间“1900年”及材料“向……十一国同时宣战”“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在刘坤一、张之洞等人支持下,由盛宣怀从中牵线”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决依条约保护”可知,目的是保护地方利益。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东南各省违抗‘支持义和团’的命令”“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和各省内地”分析其影响即可。23.(1)材料一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来巨大屈辱,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2)评析:材料一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虽已进入近代,但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认为其未产生太大影响。24.(1)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意图:选拔人才;减少财政支出;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提高行政效率。第13页共13页 (2)教训:改革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打击面不能过宽,不能树敌过多;要警惕改革中的投机者和党派之争。(3)尽量用第一手史料;孤证不立,全方位搜集史料。第13页共13页
相关课件
更多相关资料
展开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3套(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免费下载这份资料?
立即下载